2025/10/30 | 34
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,我国肉牛产业呈现出产量增长与存栏下降并存的复杂局面。在这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,智慧养殖技术的应用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、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力量。
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肉牛出栏量3564万头,同比增长2.0%;牛肉产量达到550万吨,增长3.3%,这保障了市场供应保持稳定。然而,同期牛存栏量9932万头,同比下降2.4%,这一反差暴露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。

与此同时,在价格方面,前三季度活牛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0.6%,虽然连续两个季度环比回升,但仍未完全摆脱下行压力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饲料成本、人工费用等持续处于高位,使得传统养殖模式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。
养殖成本成为最大的行业困境,如何破局?须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,通过智慧养殖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成本困境。

1、精准饲喂:精准控制最大成本项
料成本通常占养殖总成本的60%以上,因此,提升饲料利用率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。
在此环节, 精准饲喂系统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突破:
• 基于牛只个体识别,根据不同生长阶段、体况特征,评估个体生长性能;
• 根据群体阶段营养需求,通过数据分析精确控制投喂量,提供饲料转化;
• 动态调整饲喂策略,将饲料浪费率从传统模式的8%降至3%以内。
2、智慧管理:重构人力成本结构
在人力方面, 万头规模的传统牛场通常需要40-50名员工,而智慧牛场通过技术赋能,实现了人力成本的大幅优化。
• 健康监测预警与自主诊疗系统,实现24小时监控牛群健康状况,帮助生产人员完成自主诊疗;
• 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风机、卷帘等设备,降低牛群热应激,降低能耗30%以上;
• 生产管理平台整合配种、防疫、转群等环节,管理效率提升50%。
3、数据驱动:提升整体运营效率
智慧养殖的核心在于用数据替代经验,实现精细化运营。
• 通过生长数据模型,精准预测出栏时间,避免过早或过晚出栏造成的效益损失;
• 利用发情监测系统,将受孕率从65%提升至85%以上;
• 依托健康预警系统,降低发病率,减少兽药使用量。
除了技术本身的进步, 政策加持也是加速智慧养殖普及的关键。当前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智能化转型。农业农村部在“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”中,明确支持养殖场设施装备升级,多个省份对智慧牧场建设给予30%-50%的设备补贴。

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〈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〉的通知》明确,将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设施设备改造升级,通过推进畜禽养殖机械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发展,助力畜牧业生产效率提升。在政策落地层面,一方面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确保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应补尽补;另一方面针对畜牧业设备,进一步加大报废更新补贴力度,降低老旧设备替换门槛。这些举措从升级支持到补贴保障形成闭环,有效减轻了养殖场户的技术改造成本压力,为智慧养殖技术在省内的快速推广与落地应用按下了加速键。

随着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,智慧养殖将向更精准、更高效、更绿色的方向发展。
可以预见,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,智慧养殖不仅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权宜之计,更是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。对于养殖主体而言,主动拥抱智能化转型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,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友情链接: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|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技研究院 | 四川肉牛创新团队 | 四川农业大学 |
Copyright Reserved ©四川楠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2016-2027 蜀ICP备2020028437号-1
技术支持:天健世纪科技